您当前所在位置: 首页 > 三晋之窗 > 三晋史话 >信息页

友人唱和品晋泉

信息来源:太原日报    发布时间:2025-06-20 09:38    被阅览数:

并州古来称近胡,

山雄气壮民足储。

山根晋水发源处,

平若皎鉴潜决疏。

渐流渐急不可测,

以至虢虢鸣清渠。

岂惟俯可见毛发,

况乃了了看龟鱼。

下溉平田几百顷,

稻苗禾巴稏曾不枯。

兴亡莫问随水远,

庙深草树空扶疏。

伊尹持节过其下,

爱此佳趣聊停车。

北望故城无旧物,

泱渀草色连丘墟。

已向风前听好鸟,

只畏落日闻苍狐。

晋人须识汉使美,

冉冉青髯似绿蒲。

——梅尧臣《和永叔晋祠诗》

梅尧臣被誉为“宋诗开山祖师”,一生创作了大量唱和诗,这首诗便是其中之一。欧阳修评价梅诗“初如食橄榄,真味久愈在”,总是能在平凡题材和质朴的语言中呈现出深刻而无尽的意味。这首诗是梅尧臣对欧阳修所作《过并州晋祠泉》的和诗, 展现了作者对晋祠山水和历史文化的深刻感悟,体现出其作为文人的广阔视野和深刻思考。“并州古来称近胡,山雄气壮民足储”,点出了并州的地理位置和山高水阔、人民富足的地理风貌,以及自古以来就以其雄伟的山川和丰富的资源而闻名。接下来细腻描绘晋祠泉水,先用“平若皎鉴”展现了水面的平缓如镜,又用“潜决疏”描绘了地下泉水的畅通和深不可测,一静一动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。

“岂惟俯可见毛发,况乃了了看龟鱼”两句,通过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晋祠泉水的清澈见底、资源充沛。“岂惟”以反问的语气强调了泉水之清澈,“况乃”意为“更何况是”,进一步加强了语气,“毛发”和“龟鱼”的对比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和形象感。“下溉平田几百顷,稻苗禾巴稏曾不枯”,这一句不仅是对晋祠泉水作用的描写,更是对农业繁荣景象的生动写照。“兴亡莫问随水远,庙深草树空扶疏”则是对欧阳修《过并州晋祠泉》中对于历史兴衰感慨的回应。历史的兴衰变化是必然的,而古老的建筑和自然景观则成为了历史的见证,表达了作者超脱的历史观。诗中,梅尧臣将欧阳修比作商王成汤的贤相“伊尹”、为晋人所歌颂赞美的“汉使”,表达了自己对友人政治理想的认可和支持。通过讲述友人喜爱这里的景色并停留在此,侧面体现了自己对晋祠山水的喜爱和欣赏。“北望故城无旧物,泱渀草色连丘墟”,从视觉的角度展现了世事变迁、辉煌已成过去的历史感慨。“已向风前听好鸟,只畏落日闻苍狐”则从听觉的角度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谐的向往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。最后以“冉冉青髯似绿蒲”来描写“使者”的形象,更是为这首诗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韵味。(刘劭婧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