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城南出十里间,鸣渠夹路何潺潺。
行人望祠下马谒,退即祠下窥水源。
地灵草木得余润,郁郁古柏含苍烟。
并儿自古事豪侠,战争五代几百年。
天开地辟真主出,犹须再驾方凯旋。
顽民尽迁高垒削,秋草自绿埋空垣。
并人昔游晋水上,清镜照耀涵朱颜。
晋水今入并州里,稻花漠漠浇平田。
废兴仿佛无旧志,气象寂寞余山川。
惟存祖宗圣功业,干戈象舞被管弦。
我来览登为太息,暂照白发临清泉。
鸟啼人去庙门阖,还有山月来娟娟。
——欧阳修《过并州晋祠泉》
这首《过并州晋祠泉》作于宋仁宗庆历四年(1044)夏秋之际,是欧阳修出使并州时作的一首借景怀古之诗。诗作语言优美,境界宏阔,很好地体现了欧阳修诗歌创作上的特点。
“古城南出十里间,鸣渠夹路何潺潺。行人望祠下马谒,退即祠下窥水源。”晋祠是历代文人雅士心向往之的去处,欧阳修出使并州,自然不会错过,因此他在开篇即对这里的美景作了描述。
晋祠内有一株三千年的周柏,至今风韵依旧。欧阳修看到它的时候正是枝叶茂盛之际,巨大的树盖郁郁苍苍,显现着这株古柏旺盛的生命力。望着眼前这株历尽沧桑而依旧丰茂的古柏,欧阳修不由得赞叹道:“地灵草木得余润,郁郁古柏含苍烟。”
欧阳修曾在《五代史·伶官传序》中感叹道:“忧劳可以兴国,逸豫可以亡身,自然之理也。故方其盛也,举天下豪杰,莫能与之争;及其衰也,数十伶人困之,而身死国灭,为天下笑。”这段文字感叹的是后唐庄宗李存勖的事。并州是北方雄郡,后唐李克用、后晋石敬瑭、后汉刘知远等都先后依托并州建立国家,特别是后汉,曾经依托坚固的并州城让赵宋王朝吃尽了苦头。宋王朝攻克并州城后,曾将城中百姓尽皆外迁,将并州城一举焚毁。欧阳修站在晋祠,望着远处毁坏的并州古城,心中涌动的是那段难以忘怀的历史岁月:“并儿自古事豪侠,战争五代几百年。天开地辟真主出,犹须再驾方凯旋。”一个“犹”字道尽了战事的艰难。“顽民尽迁高垒削,秋草自绿埋空垣。”这两句叙述的就是战事结束以后并州城的命运。
战争已经结束,现在天下太平,荒废的古城之外又是另外一番光景。“并人昔游晋水上,清镜照耀涵朱颜。晋水今入并州里,稻花漠漠浇平田。”绵延不绝的晋水哗啦啦流淌在晋祠外面的田地里,千亩稻田随风摇曳,一幅丰收在望的美好景致。“废兴仿佛无旧志,气象寂寞余山川。惟存祖宗圣功业,干戈象舞被管弦。”面对如此美景,看不出一点国家兴亡的痕迹,唯有美丽的山河寂寞地出现在远处的阳光下。更远的地方传来悠扬的管弦之声,往日的滚滚狼烟已经成为一个遥远的记忆,历史记住的可能只有前人在昔日征战时留下的功业了。
“我来览登为太息,暂照白发临清泉。鸟啼人去庙门阖,还有山月来娟娟。”最后几句是诗人的感叹,也是对岁月的无可奈何。泉水叮咚,泉水里映照的是诗人被岁月沧桑出来的白发。太阳已经落下去,祠里的游人一个个离开,连树上鸣叫的鸟儿也停止了工作。祠堂的大门慢慢关上,周围一片寂静,高空中是一轮明月,清冷的月光照耀着诗人前行的土路。
900多年前,欧阳修就这样惆怅地离开了晋祠。(张卫平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