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所在位置: 首页 > 三晋之窗 > 三晋史话 >信息页

武后文水省亲有佐证

信息来源:太原日报    发布时间:2024-04-12 15:00    被阅览数:

《唐故处士孙君(嗣宗)墓铭并序》


初唐显庆五年(660)的春天,36岁的武则天曾与唐高宗一起驾幸并州,并借此回到故里文水省亲祭祖。《旧唐书》卷四《高宗上》载:五年春正月甲子,幸并州。二月辛巳,至并州。只言武则天驾幸并州,对于其间是否回文水只字未提。因而史学界对武则天文水省亲一事,长期以来一直存有疑问。

在此,笔者提供两个武则天当年回到文水省亲祭祖的佐证,与史学研究者商榷。

武则天是文水县大陵乡徐村人。唐初的徐村村址,在明代以后改称为北徐村。《永乐大典》卷456宫室一栏,记载有宫室:溪亭,在北徐村寿宁寺内。《永乐大典》卷5203“寺观记载:寿宁寺,本武氏白衣庄。说明当年有人在北徐村武家庄园内,建过名为溪亭的皇家行宫。这处宫室,《永乐大典》并没有说明是哪位皇帝、嫔妃的行宫。在明代天启五年(1625)《文水县志》艺文志卷中,我查到了北宋年间书法家张商英写的《溪亭二首》,以及宋代提学副使石介在溪亭壁间题写的诗作。说明至少在北宋时期,溪亭成为了文人墨客游览的名胜景观。古代皇权神圣,能在武则天的家乡北徐村营建宫室,除了武则天当年回乡享用,谁人能有这样的资格?历数文水之古往,唯有因唐显庆五年(660)唐高宗、武则天驾幸并州,回到文水前所营造。这是对史书上没有武则天回乡记载的一个补证。

还有另外一个佐证。21世纪初,文水县马村西梁出土了一方首题《唐故处士孙君(嗣宗)墓铭并序》的墓志铭,志主是唐代一位名为孙嗣宗的处士。古代墓志铭的撰写,一般都会记叙死者的姓名、字号、籍贯、官级、功德事迹,特别要写去世的时间、下葬的日期。但是孙嗣宗的墓志铭,在志文近结尾处只写了皇唐驾幸之明年,宅居于晋右矣,没有记述下葬宅居的具体时间,只说孙嗣宗的下葬时间在唐代皇帝驾幸的第二年。

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就葬在北徐村不远处因山为坟的山脚下。这次并州巡幸,除了回乡祭祖之外,以女儿身份回乡省亲的武则天以及唐高宗随行队伍浩浩荡荡,回乡营造了行宫溪亭,还宴请了武氏亲族、故旧、邻人,诸妇女年八十以上,各版授郡君。这在当时的文水来说,必是一个特别重大的事件。可以说,显庆五年是文水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、非常特别的标志年份。对于孙嗣宗志文撰写人来说,可能认为唐代皇帝驾幸的第二年的含义,对于后人是不言而喻的。因而,孙嗣宗下葬具体时间显庆六年就无需在志文中赘言了。这样以事代年的写法,在古文中经常使用。

在武则天的故里文水北徐村,有只有皇帝才配享用的行宫溪亭,有唐代文水曾皇唐驾幸的石刻记载,我想,武则天在660年曾回乡省亲祭祖的史实,应该可以确定。(王学礼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