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所在位置: 首页 > 三晋之窗 > 三晋史话 >信息页

车轮滚滚 支援太原

信息来源:太原日报    发布时间:2024-04-19 17:45    被阅览数:


1948 7 月,晋中解放后,解放军即将对太原城发起总攻,榆次、太谷以及南同蒲铁路沿线刚刚获得解放的铁路工人,也以极大的热忱,积极跟随解放队伍,投身解放太原的备战中。

解放军打到哪里

铁路就修到哪里

当时,敌人白天对运输物资的火车进行不断轰炸,企图阻止运输。在这种情况下,为了支援太原解放,铁路工人白天将机车藏起来,晚上再悄悄地开出去,抓紧为前线运送粮草弹药,有时每夜开行列车达 7 趟之多。时为战地记者,后来担任新华社山西分社党组书记、副社长的马明在其一篇日记中写道:

今天,我军以不可抗拒之势逼近太原城郊,然而,困守太原城的敌军还在近郊一带,凭借众多的碉堡和防御工事负隅顽抗。令人欢欣鼓舞的是,解放大军向前推进到哪里,刚获得解放的南同蒲铁路员工就不顾敌人的炮火威胁和飞机袭击,把已被破坏的铁路修到哪里,火车也就能及时开到哪里。正是靠着这种先进的运输体系,我军首次在战争中做到了“兵马未到,粮草先行”,攻城部队需要的弹药、物资、蔬菜和粮食完全实现了保障。

据马明生前回忆,1948 6 月之前,南同蒲铁路完全被阎锡山控制,但一心盼望太原解放的铁路员工面对阎锡山运军队、运弹药进攻解放军的命令,消极怠工,拖延时间,将火车零件藏了起来,让火车不能动、不能跑,全部趴窝。7 月,晋中战役结束后,南同蒲铁路员工把家里藏的零件全部拿出来,把火车重新组装好,为解放军运送物资。当马明来到铁路工人中间采访时,大家都坚定地告诉他:“解放军打到哪里,我们就把铁路修到哪里,我们的机车就开到哪里,就算有国民党的飞机轰炸,我们也要冒着生命危险把火车开到解放军要去的地方!”

保障支前物资运输

每夜开行列车七次

解放太原是当时全国所有城市解放中持续时间最长、消耗弹药最多、人员伤亡最大的一场战役。据有关资料统计,在持续半年多的战役中,弹药消耗补充达 400 万公斤。另外,各解放区支援粮草等物资约 4 亿斤,其中小米 1 亿斤、麦子 1953 万斤、草料 3500 万斤、柴草 7600 万斤、木炭 45 万斤、煤炭 3200 万斤、食油 106 万斤、食盐129 万斤、肉类 1.92 万斤。这些弹药和物资,一部分靠百姓支前,驴驮肩扛,一部分靠铁路工人加紧运输来完成。

1949 1 8 日,《晋绥日报》曾转载了新华社文章,对铁路工人积极支援太原解放作了报道:

同蒲铁路晋中段对支前起了重大作用

新华社华北五日电:去年( 1948 年)八月间,经铁路员工艰苦抢修,恢复通车的同蒲铁路晋中段,在太原战役中,已发挥了支援战争的重大作用,三个月来,由于该路员工努力,已完成了九万吨军用物资的运输工作。

同蒲铁路晋中段,由榆次-灵石,全长一百六十公里,它的修复是在极度困难的条件下完成的,当时正是酷暑季节,敌机又频繁滋扰,沿线铁轨、路基、桥梁等大部已遭敌人破坏,但该段员工辛勤劳作,战胜了这些困难,他们每天早上五点钟起床,一直工作到夜里十一点才休息。抢修中,最困难的是桥梁工程,全段共修大小桥梁三十二座。全段去年(1948 年)八月九日即告通车,但沿线设备仍极为简陋,各站员工不够,机车与车厢多半残破不全,员工们即以每日值班代替过去的隔日值班制度,补人员之不足。对车辆残缺不足的困难,员工们则一面加紧修理,一面在现有条件下合理调度,设法提高装卸技术,增加行车次数。九月份全线上下行车次数为二百八十九次,十月份即增至五百零一次,有的员工在运输紧张的时候坚持工作,甚至每月只休息三四个小时。

裴丽生是太原解放后第一任太原市长,在解放太原的战役中,他曾任后勤联勤指挥部司令员,负责指挥太行、太岳、晋中和晋察冀、晋鲁豫有关支援太原战役的后勤工作,同时负责指挥南同蒲铁路太原-灵石和石太铁路的修复与支前运输工作。在他的一篇回忆文章《太原战役的支前情况》中,裴丽生这样写道:

铁路修复后,冀中、冀南及山东济南、菏泽和豫北济源等地的粮食纷纷运往太原,进行支援。特别是冀鲁支援了一批白面和大米,改善了部队的生活。在太原战役中,弹药消耗补充和从太岳、太行、晋中、察哈尔和冀南、冀中、山东、陕甘宁解放区支援的粮食,除了采用人背驴驮的运输方式,还最大限度地发挥了铁路运输的作用,凡是可以集中由火车运的,一律由铁路负责运到指定的车站,然后再由各有关分指挥部运到指定的粮站。其中,东供给区中心站设在庄子上,部队为二十兵团;北供给区中心站设在孟家井,部队为十八兵团;南供给区中心站设在总库榆次,部队为十九兵团;西供给区中心站设在小店、晋祠和姚村,部队为十九兵团和晋中军区部分。铁路员工为了把粮食、器材和物资及时运到前方,每夜开行列车达七次之多。

解放太原的战役,越来越近了,铁路工人也掀起了更高的支前热潮。曾是同蒲铁路抢修队队员的赵玉玺在工作日记中写道:

4 21 日(1949 年)晚上,同蒲铁路抢修队全队 132 人,在队长王文魁、李克富等带领下,乘车向北往太原方向而去,准备抢修铁路。抢修队到达北营站后,进攻太原的炮声正震耳欲聋。再往前,铁路已经不通了,抢修队的任务,就是要把北营到太原间 16 公里的线路,紧随人民解放军的进展,抢修上去。抢修队全体工人,在出发前就已经宣过誓:“解放太原所到的地方,我们工人的铁锤、洋镐、列车也绝对赶上前去,保证运输及时畅通。”这誓言,在紧张的抢修中实现了。

多送炮弹多消灭敌人

早送上去早打下太原

4 22 日凌晨,从北营站向北,抢险队队员们人人奋勇争先,开始了紧张的抢修工作。尽管敌人的炮弹此刻就在他们的身边落下,但工人们谁也不去理睬。当日便填土方 440 立方米,修复一座 220 米的桥梁,更换钢轨 18 根、枕木 170 根。

4 23 日,太原战役打响的前一天,敌人的炮弹一整天都从抢修队队员们的头上呼啸而过,但他们抢修的速度却更快了。根据计划进度,即使一刻不停地紧张工作,从南号志厂到同蒲、石太铁路交叉的 360 公里处,也得下午 5 时才能抢修完毕,但是抢修队队员们硬是提前 4 个小时把它修好。长达 900 米的严重破坏地段,全部重新铺好钢轨,接着又把前一天修好的线路做了进一步的加固。

《解放太原之战》一书中也记录了铁路工人一次次冒着生命危险,不断抢修被炸毁的线路和设备的场景:

交通工作方面,充分发挥同蒲、石太两条铁路对太原作战的作用,组织大量铁路员工积极参加。同蒲铁路的员工自告奋勇,主动承担了大量的运输任务,在整个联勤工作中表现得更为勇敢,在敌人的炮火威胁下,积极抢修,昼夜奋战。在通往南北同蒲和石太三条铁路线上,机车和车皮全部启动了,铁路员工顶风冒雪,昼夜抢修车站、铁路、桥梁和涵洞,运送大批军用物资,在铁路沿线的每个转运站,每天有成千上万的民工,在突击装卸车辆上的货物。武宿攻克后,当夜即通车运输。太原解放之日,即通车太原南郊,发扬了人民铁路的战斗作风,完成了军运任务。

时任第一野战军第七师第五十八团宣教股股长、后任高射炮兵学校政委的苏永善在晚年回忆时说,太原解放之时,铁路员工虽不是持枪的战士,但他们却提出了“后方多流一滴汗,前方少流一滴血,多送炮弹多消灭敌人,早送上去早打下太原”的战斗口号,源源不断地将物资运到前线,有力地支援了太原解放。

除了弹药和粮油运输外,在太原战役发起总攻之前,浩浩荡荡的解放军部队向太原挺进之际,铁路工人也奋勇争先,将解放军部队运到太原前线,《山西日报》上曾刊有关于铁路运输部队的报道,报道中这样写道:

火车在新修好的路轨上疾驶。先头部队到达寿阳站时,兄弟兵团热烈欢迎。火车抵达榆次站时,火把将黑夜照得如同白昼一般……(林小静)